兴“工”强“农”链动未来
15日,本报报道了海安雅周镇探索“1+3+N”运作方式,用工业思维打开现代农业大门的创新实践。从这一探索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又一场农业变革正在悄悄来临。
纵观中国农村改革进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释放出巨大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种地的人老了少了,机械化难以拓展等问题暴露了出来。进入21世纪,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规模效益得到体现,但经过20多年发展,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大户又面临资金、管理、技术等多重瓶颈。
雅周镇的“1+3+N”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创新之处在于引入社会资本,以公司化运作推进农业现代化。投资者、技术人员、管理者、市场团队等各负其责。这种用系统思维运作农业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而且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强度,还能创造税收。
当下,现代农业发展遇到单纯依靠政府补贴难以可持续,仅靠大户自身积累又过程缓慢等关键难题。我国工业体系完整强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而农业为工业发展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如今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这种反哺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对工业的管理理念、技术标准、市场意识的植入。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通过制度创新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效率,通过产业链融合提升价值,这些都是深化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值得探索。
·赵勇进·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