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见证无数姻缘 承载世代祝福 “夫妻”银杏树相拥而立近700年

“夫妻”银杏树。记者尤炼

海安市孙庄街道祖师庙村的一对“夫妻”银杏树,树龄近700年。因当地村民结婚生子时系红绳祈福的习俗,它们早已成为爱情与幸福的象征。七夕节前夕,记者实地探访这两株古银杏,了解古树保护情况,聆听村民讲述红绳背后代代相传的姻缘故事。

古刹留遗株 风雨共峥嵘

这两株一雄一雌的古银杏树扎根于祖师庙村2组,树干粗壮挺拔,高近20米,胸围达5.25米。雄树原有5根2米左右径围的枝干,曾蔚为壮观。1999年春季,一场火灾烧伤其中3根枝干,当地村民自发成立“拯救古银杏基金会”,相关部门也迅速筹措资金、邀请专家会诊救治,让古树得以延续生机。

祖师庙村党总支书记韩良军提及,民间素有“先有祖师庙,后有如皋城”的传说,足见庙宇历史之悠久。如今,虽然古老的庙宇已难觅踪迹,但这对近700年树龄的“夫妻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被列为国家一级古树,成为村里最珍贵的活态遗产。

“雄树朝南、雌树朝北,外围围着护栏。”韩良军指着护栏内一块“拯救古树名木 功载千秋”的牌子介绍,上面记录着11年前当地干部群众自发捐款护树的善举。他感慨道,祖祖辈辈都视这两株银杏为“神树”,心怀敬畏,每逢白果成熟,从无人擅自采摘。

住在古银杏树附近的76岁村民王永才几乎每天都要来树下遛弯。“10多年了,雄树又冒出一根新主干,瞧着就有劲儿!”他望着枝头新绿,语气里满是欣慰,“这新枝一年比一年壮,都是当年大伙儿的功劳。咱得好好护着,盼它和雌树一直保佑村里平平安安。”

红绳寄心愿 烟火续温情

“托‘夫妻树’的福,家里和睦美满,日子越过越有奔头。”57岁的村民丁继红笑着说。在祖师庙村,“结婚当天系红绳,日子才能稳稳当当”是流传多年的习俗。1992年4月16日,她和丈夫领完结婚证,特意来银杏树下系上红绳。这个日子让她记了一辈子。

丁继红与丈夫原是当地供销社职工,供销社改制后,两人开了家电器店,店面离古树仅10多米。“天天守着古树,店里生意一直不错,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她细数家常:儿子长大成家,和儿媳都在银行工作,7岁的孙子、5岁的孙女绕膝承欢,一家子热热闹闹,满是烟火气。

韩良军介绍,近几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两株古银杏树,护栏平时不对外开放,村民们虽然结婚生子时不再在树上系红绳,但祈福祝愿的心意从未断过,“大家路过护栏时,总会隔着栏杆望上几眼,嘴里轻声念叨着对家人的祝福”。

“逢年过节,还有村民特意带着孩子来树下站一站,讲讲古银杏树的故事,把这份代代相传的敬畏与期盼悄悄种进晚辈心里。”韩良军说,那两株银杏依旧枝繁叶茂,红绳虽不再系于枝丫,却像化作了无形的牵挂,把村民的烟火日子与古树的岁月年轮紧紧连在了一起。

匠心护古树 岁月守常青

古银杏“夫妻树”能历经近700年的风雨常青,离不开当地政府与村民的接力守护。2014年11月,当时的海安县农委、海安镇农村工作局联合出台古银杏修复维护方案,通过公开招标对古树进行系统修复:拆除违建棚屋,还原生长空间,修剪危险主枝、清理腐朽树体,用钢丝护栏加固围栏,再辅以松土施肥、栽植伴生绿植,让古树在两个月内重焕生机。

日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古树保护专家专程赴海安,为4株一级古银杏“问诊”。除了祖师庙村的“夫妻树”,另外两株近700年树龄的古银杏分别扎根于曲塘镇碧水华庭小区和银树村4组。

今年,江苏省绿委办持续推动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抓实古树名木保护。“各级绿委办深入排查生长衰弱的古树,积极推进抢救复壮工作,仅今年省林科院就承担了20株古树的修复任务。”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云鹏说。

针对祖师庙村的“夫妻树”,刘云鹏说:“这对古银杏树从外观上看长势尚可,但其主干皮层坏死较严重,虽用假树皮覆盖,但内部仍有腐烂风险,避雷针也需重新安装。”目前,海安市这4株一级古银杏已被列入全省今年古树名木修复计划,等待新一轮修复工作。 本报记者尤炼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