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不摸键盘摸羊栏——海安“00后”大学毕业生成了“超级羊倌”

这几天,在南莫镇朱楼村一座占地近1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山羊养殖场内,3400头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正处于稳步育肥关键期。这座养殖场的“掌舵人”,正是年仅24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王俊杰。

受父亲多年影响,王俊杰从小便对农业养殖产生浓厚兴趣。2024年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毕业后,他没有像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城市就业,而是毅然返乡,在父亲的支持下创办了家族第三个羊场,同时担任山东米斗科技南通区域销售负责人与南通惠峰羊业副总经理,存栏3400多头羊的羊场在他一个人的管理下有序运行。

“家里养羊有十来年了,我一直跟在后面学习,对养殖行业也有一些兴趣,同时,政府推进新农人计划,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响应政府号召。”王俊杰扎根农村信心十足,“年轻人就该有股冲劲。”

与传统养羊方式不同,王俊杰格外注重科技与管理的融合。他不仅汲取父辈经验,更积极探索科学防疫与精细喂养模式。面对养殖中最棘手的小羊存活率问题,他通过“土霉素+加米霉素”的综合防治方案,将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在饲料配备方面,王俊杰采用三阶反刍饲料饲养法,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这意味着每育成一头80斤的羊,可节约饲料成本24元,同时,新饲料投喂方式也大幅节省人力,一名工人可管理千余头羊。

“王俊杰对饲料的要求可谓苛刻。”山东米斗科技苏南大区经理赵冬深有感触。正是在王俊杰的建议下,公司今年推出“育肥王”后期饲料,简化了喂养流程,提高了育肥效率。

技术与理念的双重加持,让养殖场的产能稳步提升。目前,养殖场5栋羊舍中已有4栋投入使用,存栏量3400头,预计年内全部出栏。待羊舍全部建成后,最大存栏可达4200头,年出栏量有望突破7500头。这些优质长三角白山羊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市场,广受欢迎。

除了经济效益,王俊杰的羊场也为朱楼村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村党总支书记郭晓东说:“王俊杰的投资不仅优化了村里的产业结构,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带动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幸福感提升。”目前,羊场雇佣4位村民,每天工作6小时,日薪80元。

本报记者 王颖

本报通讯员 周存军 任静雯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