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近新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创新性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74篇,全面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非凡历程,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宝贵实践经验,全景式呈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022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13个方面。在领导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总结提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新出版的《文选》科学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如最后一篇文章《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提出并阐述了“一个最大共识、五个必须统筹”,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最大共识”,即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确保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一系列重点工作,提出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的要求:即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五个必须统筹”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领域突出矛盾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为此,我们要深入系统学好《文选》,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自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和引领经济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全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从我市来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下半年是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预期向好、冲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期,明年将全面进入“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趋严峻复杂。针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我们应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

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更好发挥内需的主动力作用,做好国内大循环。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抓住“苏超”赛事有利时机,扩大旅游和餐饮消费等,并通过增收减负、丰富供给、激发活力、畅通循环、优化环境等综合施策,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二是扩大有效投资,用好用足政府投资,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强项目全周期监管,提高投资综合效益。更大力度促进民间投资,推出一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同时,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提升带动总量做大。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加快改造推动我市船舶、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以及“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与效率。政府从宏观经济引导、顶层设计、调控监管等层面发力,把握市场经济方向,促进其良好发展,避免缺位、越位、错位。在产业政策制定中,政府引导资源向新兴战略产业集聚,市场则促使企业在竞争中提升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

增进民生福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目标,这是贯穿《文选》的主线。经济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瞄准民生突出问题,强化兜底保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创造更多物质精神财富。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加强重点领域安全建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全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作者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