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南通创新区上半年落地基金总规模超30亿 股权基金赋能产业升级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 (记者沈佳颖)今年上半年,南通创新区完成7只基金落地,总规模30.36亿元。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南通市基金集聚区,创新区持续擦亮紫琅湖IP,运行三年以来,聚拢交大系投资机构菡源资本、国有投资标杆元禾资本、省战新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母基金、江海英才天使投资基金等优质金融资源。截至目前,创新区累计落地基金56支,总资产规模达220亿元。

在创新区,资本与产业深度耦合,截至目前,共发生投融资事件超80起,投融资规模高达40亿元,通过基金集聚区“筑巢引凤”的战略布局与“产投联动”的生态构建,创新区资本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催生出资本敢投、企业敢闯、市场敢创的良性循环。

“如果紫琅湖只有一种底色,那就是‘科技蓝’。”作为全市“创新创业主阵地、青年友好示范区、活力绽放新中心”,创新区全力打造创新最活跃、人才最密集、资本最青睐、环境最友好的科创区域,着眼于未来三到五年,加快构建轻量化、高新化现代城市产业体系。2024年11月,南通创新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船舶海工服务业四大产业方向在胡润·南通紫琅湖未来产业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今年3月,创新区发布紫琅三谷产业生态建设图谱,提供产业发展政策、载体、平台、金融、活动五大要素支持;6月,创新区紫琅湖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成注册,基金总体规模5亿元,首期20%出资已到位,紫琅湖未来产业母基金正在加紧筹备,“坚持投早、投小、投硬、投未来,以投代招、先投后招、投招协同,把创新区打造成南通科创金融新高地、未来产业生长器”。 

按照扎堆、集聚、连片的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区“三谷一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目前,紫琅硅谷集聚了北大光电研究院、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紫琅光电实验室等高能级院所。帝奥微电子作为创新区首家上市企业,与米乐为微电子、南里台科技、光显印科技等首批入驻企业共同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紫琅药谷以紫琅创新谷为产业载体,目前,人工器官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中心(集萃光电仪器)、宝越医疗等10多个项目已签约入驻,加快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紫琅智谷重点建设人工智能的算力平台,打造AI创新生态。其中,元始智能于2022年在南通创新区产业化落地,是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的重点创新项目。“入驻以来,政府部门积极主动推荐、链接上下游资源,目前公司不仅与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国中车等单位开展深入合作,而且扎根南通,服务南通产业,与中天集团等南通本地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并成功完成A轮融资。”元始智能首席技术官金骏阳介绍。

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则依托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区内韩通船舶重工、瀚辰海洋、汉舟海洋、道达风电等相关企业构建产业联盟,推动船舶与船舶海工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