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爆款汉堡、特调咖啡、融合菜肴——寻找通城特色餐饮这届年轻人爱上“小而精”

汉堡单品月销售额超7万元、自创融合菜品让人眼前一亮、小店四季上新不同冰淇淋……随着消费迭代出新,餐饮也不断玩出新花样。小小的店铺、巧妙的陈设、精致的颜值、新奇的口味,通城“小而精”的店铺正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南通本土的“网红”小店,看这些主理人如何用创意与诚意,让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

汉堡单品撑起“爆款”流量

走进崇川区东寺巷深处,一家迷你的“汉堡加工厂”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这家仅有30平方米的小店,外墙被漆成低调的墨绿色,橱窗里悬挂着主理人小黑亲手绘制的创意菜单——每一款汉堡都被画成卡通形象,配以俏皮的文案介绍,风格简约却极具辨识度。但就是这样一家“袖珍店”,凭借一款“脆汁汁牛肉堡”,在社交平台频频刷屏,引发大量讨论,单品月销量超过3000份,月销售额轻松突破7万元。

“脆汁汁牛肉堡”无疑是这里的明星产品。清晨7点,小黑就开始准备当天的食材:现烤的布里欧修面包散发着黄油香气,安格斯牛肉饼经过36小时熟成,厚实有嚼劲且肉汁丰富。“酱料和炸土豆丝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小黑边调配特制黑椒酱边介绍,“这款汉堡加入了炸土豆丝,这个灵感是来源于小时候常吃的‘馓子’。正常的汉堡是软嫩多汁的,但是脆脆的土豆丝的加入,既保留了美式汉堡的扎实口感,又增添了层次感,更符合本地年轻人的口味。”

这款定价28元的汉堡,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迅速走红。许多顾客在尝鲜后,自发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打卡照片和测评,小红书相关笔记超500篇。顾客林小姐告诉记者:“这里的汉堡不像快餐,更像一件‘可食用的艺术品’。”

“现在的年轻人要的不是吃饱,而是吃出体验感。”小黑说,“年轻人买汉堡前先拍照,我们不仅注重味道,还特别强调视觉呈现,比如汉堡的切面层次、包装的颜值,甚至酱料的拉丝效果,都是吸引顾客拍照分享的关键。”开业两年多,小店日均销量稳定在300个以上。小黑透露,他们正在研发冬季限定款“松露鹅肝堡”,希望可以成为下一个爆款。

本土食材的跨界实验

在热闹的濠南路转角,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冰淇淋店,正悄悄成为本地甜品爱好者的秘密据点。没有夸张的招牌,也没有连锁品牌的标准化菜单,这家小店凭借手工意式冰淇淋(Gelato)的精湛工艺和不断创新的风味组合,在社交平台上积累了超高口碑,甚至吸引外地食客专程前来打卡。

推开小店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冷柜里色彩柔和的冰淇淋,每一款都标注着风味名称和主要原料。“Gelato和普通冰淇淋不同,它的乳脂肪含量更低,口感更绵密。”店主小林一边调整机器温度一边解释。店里每天只供应8—10种口味,全部现做现卖,确保新鲜度。原料选择近乎苛刻——野生黑莓、锡兰肉桂、日本柚子……甚至牛奶也只用国内大型牧场供应的鲜奶,以保证醇度。

冰淇淋店的菜单会随季节更替,甚至结合南通本地食材做创意融合。春季推出“冷蒸Gelato”,淡淡的草本清香搭配微咸的芝士碎,意外和谐;夏季则有限定款“青苹果藿香”,将南通人熟悉的藿香做成冰淇淋,加上青苹果的酸甜,清凉又解暑。

“我们不想做千篇一律的香草巧克力味,而是希望每一勺下去味蕾都有惊喜。”小林说。这种不断探索新组合的态度,让熟客复购率极高,许多人甚至每周都来尝试新口味。顾客殷先生笑着说:“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就像在玩冰淇淋盲盒。”

同样大胆的主理人还有Nina,“通城年轻人对‘混搭’的热情超乎想象。”Nina在文峰路上经营着一家融合小馆,招牌菜“炸蟹饼配塔塔酱”将南通特产醉蟹与墨西哥塔可结合,月销超800份。Nina曾是西餐厅厨师,转型后坚持“每周一新品”策略:春季推出香椿奶油意面,夏季研发冰镇小龙虾三明治,“用本地人熟悉的食材玩出新花样,才能让他们愿意反复打卡”。

买单“有故事的食物”

在启秀路的一条幽静小巷里,藏着一家独立咖啡馆。在这里,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情感连接,主理人莓儿通过讲故事和情感维系,打造了一处“小而精”的社区文化空间。

莓儿曾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深谙视觉叙事的力量。“我们希望顾客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一种‘慢下来’的氛围,而不是匆匆买完就走。”

店铺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书架上的小众杂志、角落里的黑胶唱片机、随季节更换的鲜花绿植……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区别于家庭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让顾客愿意在这里停留、社交,甚至独自发呆。

“很多人来这儿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待一会儿’。”莓儿笑着说,“我们卖的其实是一种情绪价值。我不喜欢把自己包装成‘咖啡大师’,更愿意和客人聊生活、聊兴趣。”莓儿说。这种“朋友”而非“商家”的姿态,让顾客感受到真诚,从而建立起情感连接。许多熟客甚至会在周末专门来店里,只为和她聊上几句。

这种情感维系也延伸至线上。如莓儿店铺的微信号不仅发布新品信息,还会分享顾客的故事、店主的随笔,甚至是一些看似与咖啡无关的生活感悟。“我们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而是希望多年后,还有人记得这里。”莓儿说。

“汉堡加工厂”、冰淇淋店亦如此。小黑在线上建立社群分享新品研发过程,小林通过微信群+小红书精准运营,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主理人们坦言:“年轻人愿意为‘有故事的食物’付费,而不仅是食物本身。”

“南通“小而精”餐饮的走红,折射出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情感化消费的需求升级。这类店铺抓住了Z世代‘重体验、重社交、重个性’的消费心理,用‘小切口’实现差异化竞争,未来或将成为餐饮创业的主流方向之一。”我市一名餐饮业内人士分析。 本报记者 吕雪琦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