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南通开发区:符合条件企业环评批复“立等可取”

“你好,我是来领取环评豁免同意复函的。”6月26日,在南通开发区企服中心生态环境局审批窗口前,南通捷欣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宋丽娜将几份申请材料提交给窗口工作人员。

简单查看、交流几句后,工作人员就将打印并盖好章的同意复函送到宋丽娜手中,前后耗时不到5分钟。“真的是立等可取,这对企业来说,太方便了。”宋丽娜说。

今年年初,南通开发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园区,成为全省3个试点园区之一。开发区以环评环境准入为先导,在筑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同时,实现“申报即办理、办理即开工”审批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获得环评豁免。

省时省力还省钱

据南通开发区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张满霞介绍,环评豁免是指针对设备制造类、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类等,19大类81小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项目无须再编制环评文件。”

她介绍说,正常的环评审批流程为受理、公示、评估、审查、批复。而豁免环评的办理流程则精简为申请、复函两个环节,不仅省略了中间公示、评估和审查环节,还将“受理”和“批复”简化为“申请”和“复函”,符合豁免条件的企业,在提交豁免环评申请材料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立即出具复函,无须履行传统环评审批程序。不仅节省环评编制时间,审批时间也由原来法定的30天缩减为立等可取。

“按照以前的方式,我们要先花近2个月的时间编制环评文件,这个花费就要将近20万元。”华封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衍增算了一笔账,“编制完成提交后,还要再花3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批复。”

曾在多地参与企业环评申报的尹衍增,深知这是国家规定,有其合理性。随着他所在的华封科技今年初落户南通开发区,他也着手准备项目开工前的环评审批工作。“结果三四月份,开发区环保部门主动上门,告知我们项目符合环评豁免条件。”随后,在环保部门进一步指导下,尹衍增很快完成豁免材料提交,并拿到复函。“现在项目已经开工,真的是省时省力还省钱。”

助力企业抢先机

相对于“省时省力还省钱”,对企业来说,更关键的是,节省下来的时间,有助于企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更好“身位”。

宋丽娜所供职的南通捷欣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船舶管件制造、舾装等工作。该公司3月份落户南通开发区,如果达产需要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国际有关船级社出具的体系认证。而该认证中,有个核心要件,就是当地政府的环评复函。

“在咨询开发区环保部门,得知我们符合环评豁免条件后,我们也和国际船级社对接了,他们还不信,认为不可能这么快就拿到复函,刚刚我已经先拍下照片发给对方了。”宋丽娜拿着复函开心地说,“这下很快就能拿到船级社出具的体系认证了,这为企业早日投产打下坚实基础。”她表示,当前是船舶生产的“风口期”,国际市场形势良好,但众所周知,船舶生产的周期性太强,环保豁免复函的取得,让企业可以抓住这关键的3个月时间,尽快将已拿到手的订单变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据悉,目前开发区已有7家企业顺利拿到环评豁免复函,张满霞也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大该试点推动力度,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试点政策红利,保障优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打造更多试验田

事实上,在今年初通过争取,获得国家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园区前,南通开发区还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入选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管控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两个国家级生态环境试点。

“作为一个园区,同时承担3项国家级试点,全国还是比较罕见的。”南通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卜小鹏表示,这充分说明,南通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对其在生态环境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视。“这是压力,也是动力,督促我们要立足开发区禀赋实际,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

据介绍,除环评豁免试点工作外,其他两个国家级试点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管控修复,将原埋地管网全面升级为“一企一管、明管输送”模式,累计建设管网43.5公里。并针对化工北区搬迁退出企业,建立覆盖企业退出前、中、后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为后续土地安全流转与再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以化工园区北区搬迁为抓手,推动产业提质升级,遴选8家优质北区化工企业搬迁至南区,新项目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预期等效碳减排可达22万吨/年,多项企业技术获国家认可推广。

“可以说,这3个国家级试点,是南通开发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以此次试点为契机,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服务升级与产业变革,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南通样本’,让绿色成为开发区最亮眼的底色,让高效成为营商环境最鲜明的标签。”卜小鹏说。 

记者 陈可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