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地方标准在通实施 “被动照护”升级为“主动防御”
当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如何让老年人远离失能失智阴霾,安享幸福晚年?昨天,全国首个《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在通正式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源自我市持续3年的民生探索实践。
早在2023年,南通就在全省率先启动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3年间,专业医护团队与热心志愿者深入社区,以科学干预为笔、温情服务为墨,在江海大地绘就“银发健康守护图”:从健康素养提升到衰弱症状改善,从血糖指标优化到跌倒风险降低,从肢体机能强化到社交状态焕新……一项项数据见证改变,一个个案例传递温暖。
干预对象衰弱状况明显好转
昨天上午,70岁的章玉娟和往常一样来到龙湖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参加失能失智干预课。这是她参加这项民生实事项目的第3个年头。
当天,一身红裙的章玉娟看起来神采奕奕,而在3年前,她每年都要住院三四次,体质差、抵抗力弱,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我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常年偏头痛。3年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这个活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章玉娟说,现在每周来社区上两次课,跟着老师一起锻炼身体,抵抗力慢慢提高了,整个人也有劲儿了,去年一年都没有住院,亲戚们都说她像变了个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4500万。当前南通市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2.95万人。其中,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偏瘫、糖尿病,随之引发截肢、失明而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占比10%。
为减缓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增长趋势,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由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护、康团队深入社区,对筛查出的失能失智高风险老年人免费授课。3年来,该项目惠及主城区18个社区的失能失智高风险老年人815人次。持续3年的项目实施成效明显,通过失能(失智)风险评估量表、老年人身体机能状况和血生化检测发现:接受干预的老年人衰弱情况显著好转;关节灵活度、平衡能力、上下肢力量等身体机能显著增强,说明老年人发生跌倒、尿失禁等概率显著下降;血糖、胰岛素化验净值也显著下降;睡眠、情绪、社交参与状态等显著改善。
3年来,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截至目前,共计收到感谢信40多封。“接受干预的老年人对自己身体向好改变也有明显感知。比如,通过干预不流口水了;大笑能憋住尿了;骑车原来跨不上去,现在一跨就上去了;原来需要家人搀扶,现在不需家人陪伴可以独自外出散步了;甚至有名老人还在家人陪同下爬上了长城……”市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组技术指导、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陈玉华透露,许多老人自发成为项目的宣传者,项目推进中不断有老人“插班”加入,这让项目组深感欣慰。
家庭医生、爱心志愿者走上讲台
“上嘴唇刮一遍,下嘴唇刮一遍,紧紧咬合牙齿几秒钟……”6月26日,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徐施莺登上讲台,带领龙湖佳苑社区的24名老年人练习“口齿操”。
从去年起,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的师资队伍“扩容”,除了市二院、四院、六院,还引入了基层健康守门人——一批崇川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
“以前,患者出现症状后才会找到我们就诊。现在每周两次授课,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失能失智的高危人群。”徐施莺介绍,课上,他们也会结合干预对象的自身情况,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很多老人在上完课后,对于我们家庭医生也更加信任了,去中心看病也喜欢点名找给他们上过课的老师挂号问诊”。
在家庭医生授课时,市二院康复治疗科首席专家肖玉华及团队康复治疗师则以“助教”的角色在旁辅助,对动作不标准的老年人进行个别纠正指导。“课后,我们也会和家庭医生一起复盘,比如,如何将适老化教学做得更细致,除了语速放慢,动作要逐个分解,必要时还可以使用老年人容易接受的方言讲课,真正让每一名参与干预项目的老人都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肖玉华说。
在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城东街道郭里园社区,25名爱心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后,从今年5月中旬起正式上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当中有银行职员、私营业主、退休干部等。“我在第二期项目时就已经跟岗实习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失能失智的预防干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每次上课,80后宝妈彭秋艳还会带着4岁的小儿子前来,小朋友跟着老人们一起运动锻炼,成为课堂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50岁的冒元宏是市北护理院养老公寓的负责人,也是志愿师资队伍中的骨干成员。“平时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失能失智老人,深知很多家庭都面临着‘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烦恼。”在课堂上,她除了授课,还会将护理院老人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老龄化的理念。
通过一定强度的握力、臂力、腰腿训练,预防肌肉萎缩;通过练习单脚站立,强化身体平衡性,预防摔跤;通过30秒坐姿起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失禁的概率……失能失智干预班上,老人可以学到上百个具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动作。干预课程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发失能预防信息化平台,将48节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作为范本演示,同时将每一堂干预课都全程录音录像上传至平台,可实时在线监督教学质量,保证了课程的规范性、统一性、同质化。
出台地方标准
与衰弱持久宣战
昨天,由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主导,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璟沐预防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市康复医院、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北护理院共同参与编制的南通市地方标准《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规范》(DB3206/T 1115—2025)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地方标准的空白。
“该标准的亮点在于其科学性、实用性与通用性。”陈玉华介绍,标准以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为基础,明确流程、技术及质量要求,对基本信息采集、风险评估、身体机能测试、预防干预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作出详细规定,细化了服务流程,为各地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引,确保干预活动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地方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将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推进,让更多老年人受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李峥峥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延缓老年人失能发生5年为例,目前一名失能老人在护理机构养老,医疗保险待遇为每人每天不超过75元/床/日,每月需约2250元,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待遇按重度失能Ⅱ级算每人每天50元,每月需1500元,机构生活照料费(包含伙食费)、床位费约4500元/月,即每年每个失能老人的照护费用约9.9万元,5年需要49.5万元左右。而前期给予积极干预,可延长老人有质量的生存期,直接减少高额照护费用,具有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值得长期实施和推广。
诚然,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渐进的、不可逆的生理过程。“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是老年人在和自己逐渐衰退的身体做对抗,因此干预项目必须持之以恒开展。”市政协委员孙郁雨认为,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广大老年人要树立健康老龄化观念,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动促进者。
“晚年‘早干预’,幸福‘长保鲜’,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失能失智提前干预的重要性。”李峥峥透露,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进一步整合医院、社区、第三方评估团队资源,不断完善试点项目内容。下一步,他们计划把课程推向移动端,让老人在家就能自学自练,让失能失智干预的“南通智慧”更好地守护“夕阳红”。
本报记者冯启榕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