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国家级非遗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徐毅:指尖传韵,一弦一曲思华年

六月,江海之城的暑气方才弥漫,西南营惠民巷的青砖黛瓦却将这份浮躁与喧嚣悄然隔绝在外。我们跟随徐毅先生步入梅庵琴社那方清幽的院落,仿佛踏入了时间的褶皱。

正屋的“梅庵”匾额下,仿佛一个多月前那场“四海琴心”雅集的余音尚在梁间回旋。当天,徐毅先生亲抚那张浸润了三代人光阴的宋琴“雲鐘”,为纪念古琴大家查阜西先生130周年诞辰而奏。此刻,堂屋间那些静置的古琴不言,却默默守护着这方民乐殿堂。这里,早已超越了一方雅集之所,而成为一座承载着梅庵琴派百年薪火的活态博物馆。

潜心承继,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在家庭国乐氛围中听着琴声长大,伴着雅乐入眠度过了童年。”在寺街那幢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徐氏老宅里,徐毅回首话沧桑,依稀记得岁月的印痕。

他的琴缘肇始于血脉,根植于家学。祖父徐立孙引桐操缦的身影、父亲徐霖在夜深人静时弹奏的琴声,那五音错纵、抑扬起伏的古雅曲调,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了他的心灵。

然而,在徐毅成长的漫长日子里,古琴作为“四旧”遭到尘封。1974年,或许是血脉里的基因被唤醒,徐毅决心重拾家传的古琴艺术。

所幸,祖母的殷切期盼与师叔汪锡恒的慨然相助,为他叩开了习琴的大门。然而,翻遍了家里的旧藏,却凑不齐完整七弦的古琴。父亲“音乐出于心和手,不在于琴”的训示,让他明白了技艺的真谛。此后,在父亲与师叔陈心园的悉心指点下,徐毅走进了梅庵那古朴的音乐世界。那张宋琴“雲鐘”,便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成为他心手相应的知己,也成为梅庵琴学血脉流传的无言见证。这个漫长求索之路,徐毅已经走了五十余载。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代的黄钟大吕为徐毅和他所坚守的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曲《太古遗音》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这七弦之乐;2008年,梅庵琴派随古琴艺术一同与全国其他几大流派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并于2010年又共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这无疑是对徐毅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守艺人”最洪亮的回应。

“近两年来,各方面对梅庵派古琴艺术非常重视,我们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南通。”6月正逢“非遗月”,徐毅应邀参加了国内一系列古琴交流活动。杭州运河大剧院、苏州湾大剧院的聚光灯下,“家学·琴传”古琴世家音乐会十年庆典连续上演。当广陵、九嶷、梅庵等七大流派、八大世家的传人齐聚一堂,这不仅是一场古琴盛典音乐会,更是一次跨越百年的文化寻根与精神对话。

那一刻,徐毅不仅是徐立孙的嫡孙,更是代表着百年梅庵琴派,与各路琴家交流对话的一代传人。

锐意鼎新,于弦管间觅知音

“守护的最好方式是让它活在当下。”徐毅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传承绝非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要让古老的文脉在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他的创新深深植根于梅庵琴派“琴以音传神”的艺术哲学。

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对传统的“激活”。徐毅遵循祖父以梅庵风格独特的演奏技法方法,对《长门怨》《平沙落雁》等古曲进行探索整理,在严谨保留梅庵琴派核心技法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当代的审美理解,极大地丰富了琴曲的表现力,为尘封的古谱注入了新的生命。

更具胆识的是徐毅敢于打破壁垒,进行“跨界”的对话。2016年,他力邀欧洲“露泫”古乐团到访,联袂上演“梅庵·露泫”中欧古乐专场音乐会。当梅庵的七弦琴与欧洲的鲁特琴在南通的舞台上相遇,两种古老文明的旋律跨越时空,和谐交融,激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火花。这次成功的探索不仅让梅庵古琴的艺术边界得以拓展,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世界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面对信息时代的浪潮,徐毅在坚守初心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他带领琴社团队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将雅集、讲座搬上云端,探索AI与音画结合的现代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徐毅说:“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我们都要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绽放新彩,觅得更多新时代的知音。”

倾心传道,于方寸间传薪火

“绍先辈之遗绪,振国乐之精神”——这镌刻在梅庵琴社骨子里的宗旨,是徐毅作为传承人须臾不敢忘的使命。对他而言,最大的责任便是将这门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让琴声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回响。

徐毅的传道是纯粹的,不染尘埃。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亲授的弟子已有数百人,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尤为可贵的是,他的入室弟子均为公益传授,近年在琴社开班所得的课酬也分文不取,悉数捐作琴社发展经费。在徐毅看来,“艺术是无价的,传承也应是纯粹的”。

徐毅的传道是开放的,意在长远。他赓续前辈的足迹,大力推动“古琴进校园”,让古琴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在他的奔走与影响下,北美、成都等地相继成立梅庵分社,一个以南通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传承网络已然形成。琴社的核心成员也从复社之初的十余人,发展到如今拥有多位市级传承人的骨干团队,一个生生不息的传承生态正在茁壮成长。

谈及未来,徐毅的目光穿越眼前的院落,望向了更远的远方。他正计划带领团队对梅庵琴派的独特技艺进行更深入的系统性研究与总结,并鼓励弟子们投身琴学、琴史的探索,力求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传承梯队。

琴声不老,弦歌不辍。在这位“守艺人”和他所带领的新一代梅庵琴人的守护下,这穿越百年的清越琴音,从南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出发,正和鸣着新时代的脉搏,奏响一曲融汇古今、声传四海的华彩新章。

记者张坚 陆钖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