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泰慕士投资亿元打造智能工厂,打造出传统行业的现代企业——数字引擎迸发“智造”新动力

“空中走廊”智能吊挂系统串联起服装生产的上百道工序、AGV机器人熟练地穿梭在仓储车间里、各项生产数据实时跳动在数字孪生大屏上……作为一家扎根如皋30余年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里,数字化生产场景随处可见。4月30日,4万余件精品成衣从这里下线,被发往全国各地。

撕掉“老旧、低效”等传统标签,泰慕士以产能每年递增10%以上的发展之势,交出一份“从劳动密集型车间向智能化数字工厂蜕变”的转型答卷。数字时代,传统企业何以争先?记者走进企业,一探究竟。

自动化生产线上“人机共舞”

晨光熹微,泰慕士的两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开始热闹起来,150余套智能化设备正火力全开、高速运转。

在漂染车间,因为德国SEDO中央控制、LAWER自动送料系统这几位新成员的加入,实现了面料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与此同时,裁剪车间的CAD自动排料系统、自动铺布机、自动裁床机也没闲着,齿轮转动间,将一张张布料裁剪成整齐的布片。4个AGV智能机器人在一旁整装待命,抱着打包好的布片箱来回穿梭在智能仓储区。

在泰慕士,不仅多了百余名“机器员工”,传统的服装生产也被植入了全新的数字化DNA:一条被称为“空中走廊”的智能吊挂系统横跨多个车间,串联起服装生产的上百道工序,裁好的布片从一侧轨道进,成衣从另一侧轨道出。

在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指令下,布片随着悬挂的衣架搭乘“空中走廊”被准确送入缝制、熨烫、包装等不同工位。工人赵美芳负责的工序是熨烫,她只需从导轨上取下半成品衣服,几分钟后按下手边的按钮,熨烫好的衣服便会再次进入吊挂系统,自动送往下一道工序。

说起这套智能吊挂系统,企业总经理杨敏赞不绝口:“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同时在线生产,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都源自系统发出的精准指令,减少了原本需要人工搬运、绑扎等环节,在车间用工量减少20%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近25%。”

去年,泰慕士投入近千万元对服装生产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引进智能裁片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裁片仓储和运输的无人化管理。作为一家用工密集型企业,泰慕士很多老员工交谈中吐露出相同的感受:车间变“聪明”后,工作中的幸福感悄悄提高了。

智慧大脑催生“7天快反模式”

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泰慕士积极拥抱变化,掀起了一场“智改数转”大战。早在2018年,泰慕士与客户共同启动智能自动化生产、信息高速公路等项目,历经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后,最终以智能化实现“质变”。

从传统的“汗水车间”到现代化的“智能车间”,转型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生产销售总额实现9.08亿元,增幅达到13.61%。而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关键变化,是将所有数据汇总到一块屏幕上。

在缝整车间的质量管控室内,生产部部长李玉明正盯着一个10平方米大小的数字化车间看板,监控生产进度。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各种数据:从每个车间的当日目标达成率、仓储情况、裁片数,到不同订单的生产排程、产能实时信息等,一目了然。

“你看,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时跟踪缝整车间的12条生产线,任何工位出现了低载或者求助信号,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不再需要人工巡检,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李玉明指着屏幕上的3D挂线数字孪生模型,向记者解释道。

在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各系统数据孤立单一一直是行业痛点。为此,泰慕士5年前就开始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宁波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自行开发出“面料+成衣”垂直一体化管理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整个企业的智慧大脑,将ERP、WMS系统与现有的MES、智能仓储、计划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人、设备和软件的有机配合。”杨敏认为,数字化系统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逻辑,也为企业建立了柔性供应链,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面对客户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需求,企业的智慧大脑与客户市场销售数据可以进行共享,比如对照客户翻单、根据卖场销售情况自主备料,在订单下达后,可以做到7天之内快速交货。”杨敏说,在泰慕士,“7天快反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

摆脱传统模式,智能化、数字化正悄然重塑泰慕士的产业链生态,勾勒出“每年生产针织面料5600吨、针织服装2500万件,亩均税收高达125万元”的昂扬曲线。

“创新为钥”催生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泰慕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资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实现面料开发周期缩短40%,综合能耗降低10%,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颗新星。

在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浪潮中脱颖而出,泰慕士靠的不仅仅是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在新技术和新面料等领域的持续研发,才是助推企业走得更加长远的核心密码。

走进泰慕士成立的“江苏省针织高档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氛围扑面而来。通过产学研合作,这里诞生了不少创新技术。尤其是最新的“棉类针织面料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其高品质产品开发”项目,含金量极高,引领了我国针织物生态染整生产、热湿舒适性针织物开发应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作为最早落户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已过而立之年的泰慕士,早已不是最初的小作坊,一跃成为手握40项发明专利、31项新型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在2022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

当前,多种因素叠加给国内不少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不小压力,而泰慕士面对挑战却显得从容不迫。

从1996年进入泰慕士,杨敏一路见证了企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困境与突围。在她看来,从容的底气来自未雨绸缪,“几年前,企业就一边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战略,一边提前布局‘出口转内销’,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目前,泰慕士内销比例已从过去的20%提高到80%,实现风险对冲和业务增长。

凭借领先的面料开发能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生产能力,泰慕士成为迪卡侬、森马集团、安踏、蕉内、Quiksilver、曼妮芬、太平鸟等众多知名品牌合作的“宠儿”,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服装百强、江苏省服装行业五十强企业称号。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泰慕士用自身的探索为传统纺织服装企业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在“技术革命+数字赋能”的双轮驱动下,可以打造出传统行业的现代企业。 本报记者 陈嘉仪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