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新时代企业家要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新时代我国经济、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一大批企业家的艰苦奋斗,未来要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同样需要现代化的企业家群体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支现代化的企业家队伍,同时也为现代化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底色,从张謇实业救国到今天的科技兴国,一代代中国优秀企业家在民族振兴的宏愿中施展抱负,把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帮助中国一步步从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产业体系完备的工业国,彻底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中国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大局紧紧维系在一起。眼中只有个人或企业“小利”而没有国家社会“大利”的企业,必将被时代大潮所淘汰。

厚植爱国情怀,涵养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企业家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并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这为新时代企业家的努力和奋斗指明了方向。

以产业报国践行家国担当

厚植家国情怀要体现在实业强国的行动中。张謇作为实业报国的先驱,提出“实业者,国民生计之所系,国家富强之基础”。在国家危难积贫积弱之际,他毅然放弃仕途,投身实业,以实业振兴国家。当代企业家亦当如此,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助力国家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比亚迪的王传福坚持“用技术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带领企业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领跑者;中芯国际的梁孟松团队日夜攻关芯片制造工艺,在半导体领域为国家赢得战略主动权。这些企业家们不忘初心的坚守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企业发展激发出无穷潜力和创新动能。当前,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领域,正需要更多企业家担负起创新驱动的时代重任,助力中国产业链升级。

以社会责任彰显家国温度

真正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个人成就上,更反映在对社会的反哺回馈中。“有情怀”“懂担当”的企业家会将对家国的道义和责任放在首位,在意识上树立起“先义后利”的精神自觉,在行动上自觉承担并践行社会责任,在情感上产生对家国一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謇以为国家志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一百多年前张謇通过兴办慈善事业来承担社会责任,践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格追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企业助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新时代企业家的格局应从保障员工权益到参与公益慈善,从保护生态环境到促进共同富裕,自觉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在共同富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企业家不仅要创造财富,更应该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和诉求,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以文化自信筑牢家国根基

坚守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企业家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企业家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古人智慧,将“义利并举”的商业伦理、“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兼济天下”的大局观念、“天工开物”的工匠精神注入企业文化中,重塑民族品牌,构建起兼具商业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文明范式,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企业现代管理的创造性转化。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家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包容的胸襟站上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企业家要以昂扬之姿、自信之态拥抱中华文化,在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塑造竞争优势,筑牢家国根基。

以开放包容彰显家国襟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家国情怀并不排斥国际化,反而要求企业家在参与全球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正如张謇所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之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新时代企业家应具备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不断提升危机意识,抓住全球化机遇,带领企业在世界市场舞台上展现中国身姿。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坚定捍卫祖国利益,坚决反对不顾民族尊严和危害国家利益的商业行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举一国之力,更要尽一家之责。新时代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既要做到爱企如家,又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做大做强中国企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中华民族成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的不屈呐喊,也是中华民族能在屈辱中奋起复兴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企业家与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最大区别是资本家没有祖国。中国历史和现实都提示处于风口浪尖的企业家们,面对强权霸凌,唯有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才能赢得尊严、夺取胜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作者分别系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南通大学思政专硕研究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