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规划空港产业园、建设空港酒店、打造商业街区,海门四甲镇打出“组合拳”——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新年伊始,大大利好海门区四甲镇的南通绕城高速(S19锡通高速海门至通州段)开通。上周,嗅觉敏锐的南通客商会同来自安徽的合作伙伴,一同到四甲镇洽谈储能设备制造项目事宜。

“这条高速的开通,让四甲的区位优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让大交通凸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是四甲今年重点考量的问题。”四甲镇党委书记丁浩说,四甲镇将进一步放大区位效应,科学布局,提升四甲镇吸聚各类投资资本、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让越来越多投资者看到四甲、走进四甲、了解四甲、投资四甲。

放大“大交通”优势

全力推进招大引强

“高速一通,我们到上海的通勤更为便捷,更加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稳健发展。”新江科技公司负责人说,从上海到四甲来上班将变得越来越方便。

1月10日,锡通高速海门至通州段开通,四甲镇向南到新机场收费站,向北到通吕公路收费站均只需5分钟车程。随着海太通道、北沿江高铁海门站、南通新机场、通州湾出海口的建设,“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拥抱四甲。从四甲镇出发,5分钟上高速、10分钟坐上高铁(飞机)、20分钟出海、30分钟到苏南、40分钟到上海,这些原来不敢想象的事情正逐步变为现实。

四甲镇与苏南、上海都市圈同城化效应凸显,为四甲镇发展产业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为叫响“投资四甲,就是投资苏南、投资上海”的招商品牌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交通的预期效应已初步显现。去年,一批高质量的科创项目、人才项目纷至沓来,他们看中的正是大交通建设给四甲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仅去年,四甲镇就引进科创项目超过10个,引进博士、硕士近20名。

江苏辉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剂创制项目,由天津大学教授领衔,其研发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技术走在国内前列,该项目获得了2024年度海门高质量科创项目。“四甲镇的交通优势对外来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我们将四甲镇作为创新创业基地。”公司董事长李含波说,待到产品市场进一步打开后,他们将在四甲购置土地,建设新厂区,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四甲镇充分放大“大交通”凸显的区位优势,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主要领导赴上海、苏南等地推介投资环境,打响了新一年招商引资新攻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实现新突破。目前,四甲镇洽谈成熟准备落地各类投资项目达25个。

构筑多样承载平台

提升项目吸聚功能

机遇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

去年,四甲镇为主动融入大交通带来的机遇,推进介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农业科技小院、品牌酒店商业街区等三大工程。今年,四甲镇大力推进“产业平台载体突破年”,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快速提升项目集聚能力。

新年伊始,四甲镇党委政府筹划在老四甲工业区规划200多亩空间,打造空港产业园,实现空间盘活,产业焕新、环境换貌。目前,空港产业园内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介和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全面启动。该项目盘活原合兴油脂30亩低效用地,总投资5亿元,计划新建高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引入3至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5个科创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4亿元以上。目前,介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引进4家科创企业,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低效用地盘活继续扩面,在与其相邻的原轧花厂地块,总用地100余亩,投资超5亿元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春节后即将开工建设。

同时,四甲镇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打造航空航天合金新材料、新型电力装备、纺织梳理器材等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强化以配套强总装、以总装引配套,拉长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小院与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深度融合,集聚5至6个博士团队,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联动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四甲镇还按照与苏南、上海等地无差别配套目标,快速启动东渐大道商业科创街区建设,一季度开工建设空港大酒店项目,谋划启动高端住宅和医养结合的高品质社区,为各类投资商、人才在四甲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配套空间。中兴精密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年会一直在周边区镇举办,一直希望四甲有自己的酒店,现在酒店地块已摘牌,年后就要开工建设,马上我们的活动就可以在自己“家里”举办了。

全流程全周期服务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让项目招得到、落得下、推得快、产得出,党委政府的精准服务至关重要。”四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松波说,四甲镇强化“服务就是最好的招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建设,以“四甲‘是家’,来了四甲就是‘自家’人”为服务目标,分类培训干部,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让主动服务项目、主动服务企业在四甲蔚然成风。

该镇建立项目建设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机制,对洽谈成熟准备落地的25个投资项目,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前期手续办理,以高效服务提升企业家发展信心,下定持续投资的决心。目前,四甲镇已将一季度计划新开工的2个5亿元重大项目、3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倒排时间节点,建立服务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奋力实现“开门红”。

该镇还实施在建项目、规上企业双挂钩机制,常态化走访企业、项目,做好政策的宣传员、企业发展的服务员、问题解决的协调员、项目延伸的招商员。推动扩产项目、智改数转项目加速实施,全力协助“金轮+西北工业大学”“沪海+上海交大”“辉润+天津大学”等产学研合作,支持金轮针布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爱尔思、新江科技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承重前行、争作贡献。

通讯员 刘海滢 本报记者 黄天玲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