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市级无人化农场31个,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市级“无人化农场”31个,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  人工成本大大降低

“我创立的海安可新家庭农场,于去年获评江苏省‘无人化农场’荣誉称号。”16日下午,在海安市李堡镇蒋庄村,站在刚刚插播的如同一片片绿色地毯的冬小麦栽种现场,90后“新农人”仲晓磊,指着眼前的绿色田野满怀期待地说,“希望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好年景!”

金色的阳光,洒落在每个田块一侧竖立的装设着测风仪、灭虫器的不锈钢支柱上,柱体上面还挂着“智慧农业”和“海安市2023年家庭农场项目补贴农机具”字样的标牌,从侧面佐证着现代化农业机械在这个现代化家庭农场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优选良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智能灌溉、绿色种养循环,到数据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等每个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仲晓磊站在田埂上向记者介绍,“举个例子,农忙时节,如果还是传统农业的作业模式,那么,我每天至少需要20个劳力,1050亩的流转承包面积折算下来,1年产生的人力成本起码需要10万元;现在,通过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我1年产生的人力成本只有7万元不到,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省3万多元。”

可新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主要种植稻麦。目前该农场拥有大型农用无人机、拖拉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70台套,农田作业基本实行机械化、智能化,人工成本大大降低。

仲晓磊毕业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植保系,毕业后曾当过村干部,后受担任农机手且常年在外跨区作业的父亲影响,办起家庭农场并大力引进各类农业机械。为解决农机维修等配套服务,他还成立“海安景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不但聘请技师自修农机,还提供社会化服务。

去年,可新家庭农场除了获评江苏省“无人化农场”,还喜获江苏省“百佳家庭农场”、江苏省“优秀家庭农场”等殊荣。

无人值守管理4000余亩农田 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

“建设智慧型无人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16日下午,既是农业技术员又是项目管理员的徐龙宇,正在崇川区境内一占地4033亩的无人农场内忙碌,他指着一排高大、崭新的农业机械对记者说。

在这家农场的农机机库里,记者看到了“走地式智能植保机”,这种机械可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省工节本,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它还具备直线等路径规划、平移基准线等功能。同时,该设备还配置“北斗”高精度卫星接收机,具备坡地模式,方便在不同的作业场景下使用。

可选择“传统驾驶”“遥控器驾驶”“无人驾驶”三种模式的“北斗精准智能驾驶拖拉机”等一批新型“高大上”的高度智能化新型农业机械,让曾经不堪其累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最牛的‘无人值守无人机速测系统’,它为我管理4033亩粮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场,徐龙宇指着带有封闭式白式机库的这一系统对记者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一个创新型项目,是由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价值20多万元。”

这一系统到底“牛”在哪?徐龙宇解释,“每周一次的巡田,过去一次需要用工3人,半年巡田最起码要70多次,再怎么巡田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现在有了这套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化监测系统,不仅省下了人工,还不留死角。”在使用这个先进系统时,整个操作过程其实就类似于“打游戏”,相对轻松简单;农田里的各种状况随时随地尽收操作员眼底,没有盲区,且喷洒农药、施用化肥更具精确性,同时,还能够降本增效提高10%的经济效益……

新增“无人化农场”31个 全面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11日在“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发布的信息表明,我市今年更新的农机装备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推广,是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我市大力推动现代农业领域先进设施设备应用,重点对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特色农业机械化标准园等方面进行扶持,推动特色农业机械化率增长。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市级“无人化农场”31个,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不断强化机具推广,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特色农机推广,供需两端齐发力,引进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专用装备230台套,推广各类特色农业机械38349台套。其中,畜牧业机械增加22121台套、林果业机械增加2575台套、渔业机械增加6105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增加4706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增加2842台套,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至76.35%。

事实也证明,仲晓磊通过大力引进和使用各类农业机械的实践,让他的“无人化农场”具备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仲晓磊引进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智慧农业技术,运用无人机变量施肥、辨色除草、传感平地、智能灌溉等7项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田间,安装了包含智能灌溉、智能监测功能的智慧农业软硬设施系统,设有杀虫灯8台,诱芯诱虫器80组。“通过无人机多光谱相机对关键物候期的作物长势进行监测,结合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措施和目标产量,根据作物生长模型和专家建议,生成变量作业‘处方图’,植保机可根据‘处方图’数值实时调整用肥、用药量,实现科学精准施肥打药,增产的同时还能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避免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仲晓磊说,通过这一无人化“流水线”作业,在正常年景,可达每亩平均增产65斤、肥料农药每亩成本节省约30元、人工成本每亩节省约80元、收割成本每亩节省约100元的突出成效。由此,他的农场才得以取得江苏省“无人化农场”的殊荣。

记者 周朝晖 张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