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南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跨江融合 向海图强

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跨江向海,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介绍我市近年来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特色成就以及相关情况。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南通加快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先后建成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铁路总里程达到428公里,居全省前列。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将大幅缩短南通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乃至长江中上游和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实现1小时直达上海、2小时畅达上海大都市圈、3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目前4号主塔下横梁第二次浇筑已经完成,后续将进入中塔柱施工阶段,预计明年11月主塔完全封顶。”在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沪渝蓉(沪宁段)V标北岸工区总工王明智如是介绍。此外,我市积极策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南通港建成5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通航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全港60%的货物为长江中上游以及长三角其他地区中转服务,沿江形成矿石、煤炭、粮油等大宗散货重要中转基地,沿海形成LNG能源基地。

近年来,我市积极对接上海、苏南产业发展目标和布局动向,加快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链对接和供应链融合。全市建有跨江合作园区19个,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个开发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区。长三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先后落地。近五年沪通两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积极对接上海、苏南共建科研平台,加强科创企业、高端人才引培和产学研跨江合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超过20家,其中近10家企业的总部或研发机构在上海。”南通开发区控股集团总经理凌华介绍。

向海图强,我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占全省1/4,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1/10和1/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1个国家级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级联盟,集聚涉海创新平台48个,形成6条集群化协同创新产业链,汇聚200余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江苏卫华海洋重工全面投产后,具备了超大型港口机械的生产制造能力,地理位置以及企业制造研发能力等多重优势叠加,让企业第一年投产就赢得了近20亿元的订单。“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海港的码头前往长江,通过长江航道的运输去往内河,还能将这作为一个跳板,把产品输送到全球各地。”公司总裁杨少勇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相关产品的制作和物流发运,正是依托通州湾港区通江达海的便利条件,我们才得以进一步开拓周边钢结构制造桥梁以及海工船舶等相关业务。”中铁四局集团第九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分公司副总经理崔亚琦透露,对比之前传统陆运方式,海运水运成本可节约30%左右。

共建同时也要共享。我市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跨省通办服务专区在全省率先进驻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省率先上线远程虚拟窗口异地收件模式,16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南通全部二级以上医院与上海等地名院大所深度合作,上海专家月均来通坐诊超800人次;开通异地就医联网购药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705家、药店3018家,常态化开展异地坐诊、远程会诊。连续8年合作联办上海旅游节南通分会场,南通与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文化旅游互动持续加强。

记者严春花 实习生施玥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