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时代,南通奋力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 新时代教育之乡”,更离不开好教师。
9日,记者走近我市一线老师,聆听他们对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感悟体会,感受他们甘为人梯、坚守担当、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筑牢师魂,服务国之所需
这几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推出的六集纪录片《教育家精神》正在热播。南通“二李”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又一次传遍大江南北。“二李”是中国小学情境教育的开创者、通师二附老师李吉林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创始人、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她们都曾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殊荣。
1978年,李吉林老师从语文学科的改革实验开始构思,从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说”得到启发,创造性地建构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主张。“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曾先后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四个一等奖;2014年,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情境教育研究也被赞誉为“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从教育家的特质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教育、对孩子执着的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那种始终不渝的爱。教育家的第二个特质,我以为是要有思想。”2009年,李吉林老师在接受《人民教育》杂志社采访时表示,时代是召唤教育家的。教育家首先得底气足。就像是金字塔,基础要宽厚,视野要开阔。
“我的理想信念就是一直坚守。我要坚守在班级,坚守在课堂。”在记者采访时,李庾南老师刚刚结束备课。
从教67年,从姐姐班主任,到妈妈班主任,再到奶奶班主任,李庾南在班主任实践历练中涵养出了自己的精神品格。40多年来,她深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一步一个脚印,硕果累累。多年来,她坚定理想信念和涵养时代精神,胸怀大局、乐于奉献,在26个省份宣传推广“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和教学技艺,全国一大批青年教师“长”出并坚定了做一名好教师的职业信念和理性自觉。
“‘要长出精神与本领来’一直都是我做事的动力,我也希望把这份奋斗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和青年教师。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舞台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李庾南笑着说。
9日下午,跨越了2800多公里,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刘昕终于抵达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对当地学校进行教育帮扶,为“国培计划”云南省怒江州专项培训项目贡献力量。
从2015年主持首个市级工作室,到2020年以她名字命名的省级工作室正式成立,再到去年教育部“刘昕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刘昕只花了9年时间。她表示,作为国家级的名校长工作室,不仅要躬耕实践,还要不断辐射引领更多区域、学校一起去做更美好的教育,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教育的问题并努力解决,用实际行动去回答时代之问。
因材施教,培育栋梁之材
8日,南通开放大学电气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吴长贵带领团队师生赶往永达电力(集团)开展技改项目。
刚开学,吴长贵就为自己定制了一份“全勤课表”。除了承担两个专业、五个班级的日常课程教学外,他还开设了机器人社团,培训学生备战技能大赛,并利用周末赴企业对接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办学的方向,我们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准培养。”吴长贵表示,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立足于为企业、为地方、为国家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产业学院、企业订单班等平台,全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学生提前融入实现‘入职即上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你们学习奥运健儿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在未来的道路上逐梦前行。”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上,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娟寄语一年级新生。
从教31年,赵娟始终坚守在乡村小学的教学一线,目前负责学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在她看来,每一天走进校园、每一次站上讲台都是乡村教师向教育家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是在乡村长大的。乡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引领,所以我选择留在乡村。”三十多年来,赵娟用行动与担当诠释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对乡村教育的情怀与坚守,将初心写在乡村,将使命刻在课堂,用真心真情对待孩子,用爱与智慧引领孩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教育是一颗心去触碰另一颗心的过程,用爱心和智慧去点燃学生拼搏向上的内在火种。”这是2024江苏教育年度人物、南通中学国防教育处主任江谨的心声。自江谨主持南通中学航空实验班管理工作的近十年来,该校已向军队输送了151名空军飞行学员,为国防建设贡献了南通力量。
“教育一定要走心的,不到学生身边去,就无法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无法真正为学生解决问题。”江谨表示,航空班的孩子活泼聪颖,通过老师用心引领和陪伴后,都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内驱力,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播撒仁爱,胸怀国之大者
“到达新疆后,我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体会到沉甸甸的责任。”第一次在新疆过教师节,第三批教育部“组团式”南通援疆教师领队、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副校长、南通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石高荣感觉很新鲜。
“仁爱之心是教育的灵魂。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关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石高荣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要注重以身作则,远离浮躁与功利,坚守教育的初心,为学生做好榜样。他表示,“让我们用仁爱之心,倾注热情与汗水,做好教育工作,为新疆的孩子们带来希望与光明。”
“道德情操是教育之魂,仁爱之心是教育之本,没有道德和仁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西藏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教师吴俊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来自如东县实验中学的吴俊不仅要教初一3个班的政治课,还担任初一(7)班的班主任。在他看来,教师就应该在学生们需要帮助时拉他们一把,在学生们停步不前时推他们一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仁爱之心。
今年的教师节也是吴俊的农历生日。他表示,“非常巧。我将践行好学校的教育理念,继续坚守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为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南通贡献。”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全方位关心爱护这些学生,让他们成长成才。”电话里,宁蒗民族中学海安班教师孙锦群郑重地说。
孙锦群第一次到宁蒗支教是1998年。2013年,他再次赴宁蒗支教,一干又是11年。
在宁海民族中学,每逢周六,每个海安班的海安老师都会给学生无偿答疑。孙锦群笑着说:“海安老师离家比较远,正好一心一意搞教学。我们一定把教学任务认真完成好,力争让更多宁蒗学子走出大山。”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我市教育系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将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广大教师也将继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践行在教书育人中,努力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南通持续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 新时代教育之乡”而贡献力量。
记者 张烨 沈樑 高阳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