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首届长三角光电论坛在通举行,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探光电产业未来——迎接“光的世纪”,打造创新产业增长极
21日,紫琅湖畔“光电”激情涌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借助首届长三角光电论坛,分享光电行业前沿动态,聚合跨界行业经验。思想的火花碰撞交错,为南通乃至全国光电产业发展带来明晰方向。
迎接“光的世纪”,抢抓战略机遇
“21世纪是光的世纪。”论坛伊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以《光子的未来》为题,作开场报告。
他介绍,激光发现后,平均每3年就有一项诺贝尔奖来自光学相关研究。光的许多应用通过医学、通讯、娱乐和文化,彻底改变了社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光子技术去年相关产业链规模超过1.8万亿美元。
有数据表明,国内80%以上的光子产业集中于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产业集中度最高的三个省份是江苏、湖北和广东。华为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认为,国内光子产业已具规模,集聚效应明显。与美、日等国家相比,中国的优势与机遇在系统设备与产业生态、光模块与部件、光器件等领域,可以聚焦这些重点,以创新驱动、技术突破来构建长板、补足短板。
《当微纳光学遇上量子信息》《信息光子产业创新与机遇》《数字化光刻技术及应用》……一个个专业演讲,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光电科学研究既是基础科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奖“摇篮”领域,也是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突破关键性颠覆性技术被“卡脖子”现状的主攻方向。“光的世纪”已经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广阔。
发挥南通优势,夯实创新平台
一直以来,南通大力培育发展光电产业,聚焦政策、聚集资源,大力度支持光电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光电产业相关企业300多家,在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器、光制造(检测)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
2019年,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落户南通创新区,依托北京大学的科研和队伍优势,围绕先进光电材料、器件、装置和系统中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前沿引领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企业,集聚培养高端英才。目前,研究院已入驻5个研究室,成果初显。
在交流探讨中,不少专家和企业家对南通光电产业发展持有相同观点:独有的地理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都为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带来积极作用。越来越多光电企业、光电研究院所落户这里,势必能助力南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光电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进行产业对接,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光电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
从今年起,长三角光电论坛将在通定期召开,这无疑为赋能南通光电产业升级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大家期待,持续举办论坛加速形成品牌效应,推进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光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打造创新产业增长极。
推动产研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光电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卡脖子”现象。专家们建议包括南通在内的相关城市,在布局产业、升级产业过程中,面向光电领域发展前景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投入;加强产学研协作,建设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开展产业前沿和应用技术研究,攻关核心技术;培育光电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业生态集群,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一流人才队伍,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开发先进材料一直是光子技术创新的核心,未来十年及以后的光子学技术发展中,材料创新仍然是光子学的主要驱动力。”龚旗煌提出,瞄准光子领域“政、产、学、研、用、资、孵”,建设世界一流光子研发机构,培养光子领域研究和创业高端人才,打破学科、院所壁垒,服务科技经济发展。
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正是南通积极努力的方向。“十四五”期间,南通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按产业链一体化组织产业创新专项,引导企业、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实施基础前沿探索、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南通创新区将持续以一流的载体和服务为产业发展集聚创造更优渥的环境,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致力打造成为“扎根南通、国际领先、中国特色、北大气派”的光电行业标杆,助力南通产业升级、引领长三角光电行业发展。
记者 刘璐 吴霄云 实习生 陆祺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