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二期主体完工

夜幕降临,濠河东南角的怡园景区流光溢彩,提升改造后的怡园已重新对外开放,除了新建亭台楼阁之外,怡园还融入了雾森系统,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梦幻效果。

目前,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二期主体完工,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嵌入历史文化元素。流淌过千年岁月的濠河经过绿化、道路以及水环境一系列提升改造,向人们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活力,自然景观与城市记忆交相辉映。

昔日老建筑悄然变花园

昨日,记者在原南通日报社旧址看见,这里已建成了一处精致的小游园,不仅新增了一个供游人休息的亭子,另有绿植布置的雨水花园镶嵌在小游园当中,与古色古香的西寺相得益彰,成为市民赏景的好去处。

濠河“第一生态圈”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做加法,建设做减法”的理念,先后建造了映红楼、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等近百处生态绿色空间。随着濠河整治提升工程进一步开展,一些老旧建筑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变身美丽的河畔风景。

而原交警支队地块也已与濠东绿苑北段融为一体。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布置,被悉心保护的泡桐树、郁郁葱葱的大草坪、色彩纷呈的宿根花卉,与濠河美景融为一体。市民张卿告诉记者:“每到夜幕降临,这里是市民散步、跳舞的最佳去处,人气高着呢。”

“濠河景观提升工程有几个特点,一是提升景观景点品质及生态环境;二是功能上以市民休闲、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公益性;三是着力展示南通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将进一步打造成南通历史文化的最美窗口、市民生活休闲的最佳去处、城市精细管理的最好样板。”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副项目长陆建明介绍说。

感受地方文化独特内涵

漫步怡园景区,轻音乐环绕耳畔,雾气袅袅宛如仙境。“怡园在改造过程中,引入雾森系统提升了整体的景观效果。在变幻的灯光映衬下,雾气也跟随着不断变化颜色。”工程施工项目经理严忠华告诉记者,雾森系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怡园建于1991年,怡亭坐落于内,北临濠河,垂柳拂水,亭有联云“濠流明净天开镜,生意回旋柳展眉”。此处为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党支部成立旧址,也是南通地区最早的地下党组织成立纪念地之一。怡桥毗邻怡园而建,桥身五孔,长60米、宽16米。

怡园、怡亭、怡桥,三“怡”珠联璧合,构成濠河东南角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皆为纪念高风亮节、心忧家国的著名教育家顾怡生先生而建。顾怡生是张謇1902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首届学生,毕业留校任教45年,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记者从濠河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了解到,新改造的怡园保留怡亭,新建桃李轩及连廊景观亭,翻新主广场,增加花街,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打卡胜地。

“怡园故址为张謇所创办通州师范学校的后园荷花池所在地,因而怡园与张謇也有着不解之缘。”雕塑家陶永华告诉记者,园内还会陈列一些与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相关的文化内容景观小品,让人们感受南通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

传承通城人文历史魅力

创造出“新”的,也要将“旧”的保留下来,在濠河景观提升上,将文化与环境相融合,在濠河的城市客厅里让艺术成为南通文化的靓丽名片。

在陶永华看来,要在濠河整治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打开文化窗口,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就要把一些有影响力的画家、书法家,现代艺术家等大家智慧和匠心融合起来。“雕刻艺术是这次濠河景观文化提升工程中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几乎所有的文化景观设计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用近现代的艺术设计与老南通的文化元素相融合,提升观赏价值的同时,让游客们更好地感受南通独特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在南通大学启秀校区沿河栏杆装饰板上,数十张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精美浮雕亮相于碧波荡漾的濠河畔。除此之外,映红楼的荷花碑廊、濠西书苑的浮雕都与濠河风景融为一体。

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二期重点围绕重要节点来打造,目前,原交警支队地块、原和平桥派出所等地块、怡园、桂花岛、东公园和原南通日报社地块等六个项目主体完工。“做一处景观就要打造一个精品,要做出让百姓认可,能被历史检验的作品。”在陶永华看来,在环濠河景点的提升改造中融入历史元素是一种对城市文化的挖掘,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传承。

记者 蒋娇娇 实习生 顾伊凡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