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姐儿”远去了 回望黄宗英的南通情缘
12月14日,上海市作家协会发布讣告,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离休干部黄宗英于当日凌晨去世,享年95岁。上世纪40年代,她是红遍上海滩的“甜姐儿”;50年代,她是新中国观众眼中的“梅表姐”;80年代以后,她是笔耕不辍的著名作家。进入新世纪之后,黄宗英依旧活跃在文艺战线。2016年,汇聚其毕生佳作的《黄宗英文集》出版;2018年,她个人的最后一部电影《请你记住我》上映;2019年,黄宗英获得上海第七届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黄宗英对这件南通蓝印花布做成的上装十分喜爱。
左手电影,右手文学,她在影坛和文坛都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她的爱情故事同样精彩,黄宗英说,“我这辈子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嫁给了赵丹。”
1925年7月,黄宗英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瑞安,她的两位胞兄黄宗江、黄宗洛,都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1941年,16岁的黄宗英跟随长兄黄宗江去了上海,在剧团中打杂。有一次,曹禺话剧《蜕变》上演前,一位女演员因病未到,导演让她临时救场,就这样开始了演艺生涯。此后,为她量身打造的话剧《甜姐儿》风靡上海滩,“甜姐儿”从此也成了她的雅号。
1946年,黄宗英主演了个人首部电影《追》,其出色的演技吸引了昆仑厂的导演陈鲤庭和赵丹,1947年初夏她应邀参演了《幸福狂想曲》。
赵丹创作书画时,黄宗英在旁磨墨。
这对才子佳人就是因为这部影片而情定终身的。黄宗英后来回忆,其实一开始她对大明星赵丹还是有点怕的,但是又对这位穿着不同颜色袜子的男人满是心疼。没想到在电影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时,赵丹忽然孩子气地对她说:“我不能离开你,你应该是我的妻子。”
1948年元旦,23岁的黄宗英与年长她十岁的赵丹结婚。赵丹,这位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是从南通走向世界的。他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南通,在这座城市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中学时代即组建“小小剧社”,显示出惊人的表演才华。1949年,赵丹与黄宗英一起合作了电影《丽人行》和《乌鸦与麻雀》,均大受好评。黄宗英回顾自己的银幕生涯时,表示自己最爱的就是《乌鸦与麻雀》,因为是在迎接解放的炮声中拍的,拍得踏踏实实、有声有色。
1950年,黄宗英与赵丹联合主演了后来引发风波的电影《武训传》;1959年,她与赵丹合作主演了传记影片《聂耳》。而黄宗英最为人熟知的银幕角色,莫过于1956年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影片《家》中,饰演的美丽哀婉的梅表姐。现已退休的南通话剧团导演王鸣回忆,1952年,曾有幸参加电影《为孩子们祝福》的拍摄,导演就是赵丹先生,黄宗英在影片中扮演老师。剧组内外,她都像一位母亲一样呵护小演员,让人至今不能忘怀。
赵丹与黄宗英风雨同舟三十多载,两人育有赵佐、赵桔、赵劲三个孩子。十年动乱中,他们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却没能抵住生老病死的分离。1980年10月,赵丹因病去世。多年以后,主持人曹可凡在采访时问道:“阿丹老师去世这么多年了,你还一直想他吗?”黄宗英回答:“他永远活着,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因为他永远活着。我任何一个文集里都有赵丹的事,我自个儿就下了决心,莫道不并蒂,偏随我双游。”
南通籍著名影人、国家一级导演江平与黄宗英情谊深厚,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还去上海华东医院看望了黄宗英老师。在病房里,她对着镜头朗诵诗歌。得知新冠疫情发生,她还特地录下“武汉加油,全国加油,奶奶也加油!”的精彩视频。江平过年回南通为赵丹大师扫墓,把视频发给她。黄宗英老师特别高兴,通过微信高声连喊了好几个“谢谢”,并请江平将合影也发朋友圈,向大家问好。
在江平导演传来的资料照片中,有一张黄宗英身穿蓝印花布上衣的人物照。江平回忆,1982年,黄宗英到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江平的祖母送给她一段蓝印花布的料子。黄宗英回上海后做了这件漂亮的中式上装,并对其赞不绝口。
1993年,安放赵丹先生骨灰及塑像的丹亭落成后,黄宗英到南通祭奠,在见证赵丹成长足迹的实验中学校园里追思不已。2017年,黄宗英在送给友人的书籍扉页上写道,“艺术家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落款为“赵丹句,爱妻黄宗英书”。
记者 张坚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