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篱门紧闭谢客访 合家团坐乐融融

南通日报-篱门紧闭谢客访 合家团坐乐融融

第一次春节放11天的长假,第一次春节如此的寂静,第一次春节遭遇“封城”级别的疫情……鼠年的这个春节过得很不一般。

早在去年腊月中下旬,自己就在悄悄安排计划中的8天鼠年春节长假活动:“规定动作”包括去舅舅、姨娘等几个长辈家拜一下年;新增活动则是借岳父母远来,请至亲聚一聚,来个全年唯一的大团圆……与此同时,意料之中的是,铁杆同学、铁哥们春节前电话不断,相约春节聚一聚。8天满满当当的日程表,预示着这又将是一个忙碌而热闹的春节!甚至如往年一样,假期未到,人未回乡,亲朋好友“粮草已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大年三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既定的安排。

上饭店成了“自厨自乐”

年三十,照例是贴对联、祭祖,忙一桌菜准备晚上吃团圆饭。

“大哥,武汉肺炎,初二我们兄妹的聚会就取消吧!”下午,小妹夫的一通电话,拉开鼠年春节“换种过法”的帷幕,我也顿感紧张。也许是回到了农村老家、假期模式开启的缘故,我当时连朋友圈也懒得看,更没有把“远”在武汉的疫情当回事。“已经通知农村不许搞集体聚餐了……”小妹夫又补充道。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回应:“好吧!春节就在家中宅着,保护自己,保护别人。”

无独有偶,同学的电话也来了,只是措辞委婉些,“不聚餐了吧?电话、微信上聚聚也不错。节日里哪里也不去,自己下厨房最好。”每年最期盼的同学聚会由是也取消了。紧接着,以前的拜年电话,都无一例外地换成了“谢客”电话……到初一晚上,我一共接到8个电话,内容均是打招呼取消饭局。

除夕晚上,烟花依旧绚烂,爆竹连绵不断。然而少了往年亲戚往来、小孩嬉闹、大人欢笑的“繁华”,终究有些冷清。

此后的春节假期整十天里,“聚会上饭店不如自家下厨房”,竟然成为老家亲朋好友、乡亲村邻的口头禅和“聚会”原则。我的左邻右舍都宅在屋里“自厨自乐”。

“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和城里不同,往年春节期间,老家邻里无论关系亲疏,都会走东家串西家。这也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喜欢回乡下过年的原因。今年春节突遇疫情,改变了几十年来的“乡情”,乡亲们为避免“遭瘟”也接受了“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以往每年初一,邻居大胡都会邀上3个最好的同组发小到家摸个“糊”,中午、晚上大家再在他家喝点老酒。今年他却和老婆、女儿、女婿一家人关起门来摸“糊”。“人多了染上肺炎划不来!”大胡一点也不糊涂。

就连姨妹公公“五七”准备30桌客人的“盛大仪式”,也被姨妹夫通过微信取消了,“疫情不扩散、亲朋好友安康,就是对家父去世的最好纪念!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春风中花香里徜徉,这才是对家父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这话说得亲朋好友连连称是。

鼠年春节,老家的左邻右舍一反篱门大开走东奔西的习俗,锁上围墙门,一家人围在院子里嗑瓜子、打牌、戏耍,享受阳光和春风,“独乐”也融融。

口有遮掩,伸手不握

乡下风大,一直在城里生活的我回乡下喜欢戴个口罩御寒。往年,老妈总说我,“回老家了不要戴口罩,免得邻居说‘洋而不登’的。”可今年却完全不同。

我和夫人每天有吃好饭在家旁的路上溜达的习惯。除了村里在播放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喇叭声外,几乎没有喧嚣。初六早上,84岁的王家大妈却突然招呼我关心地说道,“广播里说出门要戴口罩,病菌能从嘴里飞出传染,还是嘴巴有遮戴好!”我一看,乖乖!她老人家正儿八经地戴着口罩站在家门口。

我和夫人信步来到熟食店门口,往日,这里热闹非凡。可眼前,只有老板一人站在店门口发愣。见我们走近,他连忙伸手要和我握手打招呼,旋即又缩了回去,自言自语说:“非常时期,不握手!”他告诉我,春节后熟食生意一落千丈,连春节前预订的都全部退单,“响应政府号召,防病放第一位,我一笔宴席生意也不做!”

都说家乡是水乡,除了雨水多就是河流多。在鹅鸭弄波的河沟鱼塘里,虽是上午8点多钟,但摇曳的金色芦苇中却不乏垂钓者。“钓鱼吃鱼不是主要,关键村里发了防护提示不要人员聚集……这里心旷神怡,没人打扰,能独享时光,更不担心武汉肺炎。”聚精会神垂钓的邻家茂儿见我们站在岸边,主动打招呼。

一路晃荡,偶有小狗摇尾吠鸣,喜鹊还在树上叫喳喳,乡亲们却听话地宅在家中。今年,算是过了一个标标准准的鼠年春节。

记者 吴银华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