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派古琴艺术展现“古梅新枝”
12日晚,“00后”浙江姑娘郑舒亮相崇川区市北文体中心,迎来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她14岁在雁山学堂初遇南通梅庵古琴艺术,便对之着迷。2021年高中毕业后她来通寻访,跟随梅庵古琴传承人张景林系统学习。在南通学琴数年,郑舒在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逐渐将所学融会贯通,找到了“自在”的艺术状态。而此次音乐会,作为“古梅新枝”系列古琴独奏音乐会之一,不仅是梅庵学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向传统致敬,更展现了梅庵派古琴艺术的赓续创新。
初识
感受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
郑舒和古琴结缘于一次“意外”。2014年,在雁山学堂就读初一的郑舒偶然遇见了“闭关归来的修行者”周威。彼时,周威被舅舅领进古琴之门,利用暑假时间,来通跟随南通梅庵古琴第三代传人张景林学琴。回到学堂后,作为班里少数接触古琴艺术的学生之一,他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在那个少年气十足的年纪,我总会幻想古人是怎么生活的?而古琴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上可沟通神灵,下可观照自身,自然带有一丝神秘绚烂的色彩。这样一种神秘厚重的乐器,我头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便怀着敬畏与好奇的心与它接触了。”郑舒说。不承想,一个念头最终深化出了10年甚至更久的“缘分”。
初学阶段,郑舒跟着雁山学堂校长苏羊学琴。之后,在苏羊的推荐下,她结识了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的陆笑姿老师。从认识五线谱到学习指法,从掌握节奏到听音练习音准,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她打下了相对扎实的基础。
然而,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学业、距离种种因素,学琴之事暂时搁置,古琴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
重新拾起古琴是在2021年。高中毕业的郑舒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几番考虑,她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继续学琴,并在学堂老师的推荐下,赴南通拜张景林为师。
为何选择古琴?郑舒也说不清道不明。只记得,曾经学琴的一个晚上,自己在家温习琴曲《良宵引》。晚风轻拂,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只剩幽幽琴音占据整个精神空间,让人不自觉地更加专注、沉浸,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满足感、喜悦感。“尽管已经学了很多琴曲,却并不了解古人谱曲的意义和情感。但那晚,我听着曲子,突然感到很开心,真正体会到古人的所观所感。”
坚持
在呼吸之间寻得内心平静
梅庵琴派是民国初年崛起的新兴琴派,是中国古琴历史长河中相对年轻的流派,也是现代富有活力的古琴流派。该流派将南北琴派的艺术特点融会贯通,既有南方的灵韵与温润,又袭诸城的豁达与宽厚,包容万物、承载万千。
从岭南派,到广陵派,再转到梅庵派古琴,郑舒自觉“没有太大的困难,因为古琴派别的转换,初期难点主要是弹琴习惯、肢体记忆,比如手形的转换。但因为我太长时间没有练琴了,所以几乎是一个新手来南通学琴的”。
然而,习琴之路并非坦途,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演奏之道常常令她百思不得其解。其中,“气息”就是一道难题。“气息涵盖了呼吸、手指的发力、曲子旋律的处理等方面,但因为我之前都是跟着节拍器训练,一味地追求节奏稳,所以现在练起来有些吃力。”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气息”的作用,张景林转而让她练习古琴大师成公亮的两首曲子《听松》和《沉思的旋律》,弹曲、录音、听音,在一遍遍打磨中寻找换气点。同时,郑舒还从自身所擅长的太极出发,领会“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在古琴艺术上的相通之处。她回忆道:“第一次懂得运用气息是在《渔樵问答》上,第一段磨了至少一个月。因为它打破了节奏,很多音的衔接既不在正拍上,也不在反拍上,而是跟着你的呼吸走。只能忍受着打破节奏的别扭,一遍遍录音,一遍遍地听,不知不觉间突破了这一关。”但她知道,这仅仅是突破了节奏的桎梏,实际运用到琴曲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历了10年磨砺,之前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成长为沉稳独立的个体,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郑舒说:“古琴对我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或许是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或许是增强了内心敏锐度等。而这门课学无止境,我还要慢慢练习,慢慢参透。”
传承
探索古琴艺术发展之路
“古梅新枝”系列古琴独奏音乐会是张景林为纪念恩师陈心园先生逝世30周年打造的系列活动之一。自去年起,系列古琴独奏音乐会已成功举办5场。每场以学员个人独奏为主,同门大合奏、师生合奏穿插进行,琴曲包含梅庵派代表曲目及其他经典琴曲,力求为观众呈现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听觉盛宴。张景林说:“个人音乐会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起到宣传展示梅庵古琴的作用。”
近年来,张景林依托景林琴苑,一直致力于梅庵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其古琴教学以梅庵十四曲为基础,兼习诸家,及门弟子6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进入高等院校修古琴专业者两人,考取古琴十级优秀者多人,在各大古琴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多人。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市内外的古琴艺术交流活动,通过每年开展景林琴苑新年古琴音乐会、每逢传统佳节进唐闸北市景区开展古琴雅集活动、每周在琴苑或是怡园休闲半岛开展古琴演奏交流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古琴。
“古琴是修身养性的乐器,能够很好地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急躁。”汪宇辉的父亲汪锡恒与张景林师出同门。为了继承父亲衣钵,更好地将古琴技艺传承下去,她不仅自己学,还引导女儿学琴。她说:“小孩跟随张老师学琴5年多时间,对古琴也是愈发喜爱。现在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她就会自己弹会儿琴,平复一下心情。而且即将步入高中的她也在考虑之后的练琴计划,想要把古琴发展为自己终身的爱好。”
看着一代代琴人赓续绵延,张景林由衷感到高兴。他说,“古梅新枝”系列结束后,将组织另一批学员开展“梅庵琴谱”系列音乐会,让他们回归初心,表达自己对古琴艺术的理解,并借此将《梅庵琴谱》系列琴曲视频化,通过线上渠道推广出去,进一步加强梅庵派古琴艺术的影响力。
记者 杨镇潇 本报实习生 袁素
精彩推荐
徐惠民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世界第一井” 水上大挪移 这是长江航运史上最大规 ...
我国首次从韩国进口罐箱LNG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昨迎建社百年纪念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在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