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 共绘新蓝图

重视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讲到乡村人才振兴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明确指明了振兴乡村的核心与关键,为我们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乡村“386061”( 即“38代表妇女”、“60代表老人”、“61代表儿童”,意指农村留守群体)现象普遍存在,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导致人才严重缺乏。建议“十四五”期间,要推动解决好乡村振兴人才瓶颈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一种外源性注入的领导力量,为乡村治理核心力量提供了后备人才资源的“活水”。新时代,完善和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火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以更高定位、更严要求,把好选派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能力关作为重中之重,并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抓住不放。

二是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夯实乡村人才地基。乡村振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要让“本地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伟业中精彩绽放。要围绕本地农业特色,根据不同产业分布、农户创业需求、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要做到精准定位,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对普通种养户、产业大户、科技技术示范户、合作经营带头人等进行能力培训,做到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培养本土人才,走出梯次式培养农村本土人才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农村本土人才的技术水平。要畅通乡村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支持乡村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对新取得的农业技术专业等方面的高、中级职称的乡村人才,要及时予以资助和鼓励,真正让这些“土生土长”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三是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要下大力气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新乡贤人才“引回来”。要把那些长期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积累丰富经验和经济基础并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要把退休干部、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技能人才、退役军人等“新乡贤”,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才引回来。要认真落实国家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管理办法,支持退休公职人员回村任职。解决好城市下乡者的安居和退休返乡者的养老待遇等对接问题。对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人员,要在给予荣誉和表彰的同时,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等方面给予倾斜。(黄元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