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网新闻中心

左林:让如皋黑塌菜变成“拥军菜”

这两天,在如皋市高新区肖陆村的黑塌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分批育下的菜苗正茁壮成长,有的刚出两片叶子,有的已经长出一寸多高。“过两天就可以移栽到外面种了,明年1月到春节前后大量上市。”站在田埂上,左林从黑塌菜的育苗到移栽、从种植到包装,说得头头是道,让人想不到他两年前还是一名海军军官、一名战略学博士。

作为地方特色蔬菜,如皋黑塌菜早在2013年就成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然而长期以来因为没形成规模,金字招牌没有化作经济效益。“我老家就在如皋城南,退役后就回来当菜农了。”在北海舰队服役32年的左林,退役后回到如皋,创办了君和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创新从事“如皋黑塌菜”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以前黑塌菜只有冬天有得吃,而且纤维比较粗,容易发苦。”左林说,自己种黑塌菜,一开始就是“技术流”,育苗智能化、移栽机械化、产品金标化,“我们根据如皋黑塌菜的生长特点,和厂家一起专门研制出集旋耕、施肥、栽苗、浇水和起垄于一体的移栽机,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黑塌菜育苗的成活率。”

虽然是种菜,但左林的公司拥有一位博导、四位博士的强大技术团队,“我们研究怎么让菜的口感更好,研究如何延长保存时间。”左林说,突破了技术瓶颈,他们的“碧如蓝”如皋黑塌菜可以保鲜长达两年,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给黑塌菜取名“碧如蓝”,左林的意思就是:碧海、蓝天、如皋,走进深蓝、走向远洋。在海军服役的经历让他深知新鲜蔬菜对远洋航行中官兵的重要性,在他的牵线下,如皋黑塌菜登上了辽宁舰的餐桌,又陆续被送到更多舰队,成了名副其实的“拥军菜”。保存时间长、不需要额外清洗,各个舰队都很欢迎“碧如蓝”,常年漂泊在海上的官兵们也对这种来自江海平原的蔬菜赞不绝口。

现在,左林的黑塌菜种植基地有一千多亩,除了丰富了海军的菜篮子,也丰满了周边村民的钱袋子。“一些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就可以来我这里做事,活儿不累。”左林说,每天都有100多人来工作,一年总能有一两万的收入。年初疫情严重时,左林还捐出了两万斤优质黑塌菜,送给位于武汉的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传递共克时艰的力量。

其实,即使啥也不做,左林每个月也能有1万多的收入,完全够用。“但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停止创造价值那么人生也就停止了。”左林说,他的上半生是军人,保家卫国;下半生当农民,劳动致富,还能为部队补齐短板,何乐而不为。

“种菜”的事业刚刚起步,左林说希望到2025年,可以把“碧如蓝”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乃至走向世界,“多吸引一些人才来就业,扩大规模的同时也能带动更多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何家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