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08:44:13 来源:
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高消费,海安小伙儿陈某不断借高利贷,再通过诈骗身边人的方式获得钱财偿还高利贷。昨天,由海安市检察院提起公诉,陈某因合同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退赔被害人周某人民币300余万元。
2016年年底,海安商人周某想做一款社交软件,涵盖网上购物、房产交易、求职、视频点播等多种热门功能。在一个饭局上,周某结识了自称南邮毕业、曾在阿里巴巴从事过大数据处理工作的“天才80后”陈某。陈某表示做一个这样的APP比较简单,他在南京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帮助周某实现愿望。2017年1月,两人达成协议,由周某提供资金,陈某提供技术,共同开发该产品,约定同年2月28日产品上线。
之后,陈某以支付云服务器费用、维护费、宽带升级费等理由,多次要求周某提供资金。周某陆续转账334万余元给陈某,但直到2019年8月软件也没有开发出来,感觉被骗的周某报了警。
2019年12月,被网上追逃的陈某自知插翅难逃,主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2016年在南京工作的陈某认识了女友夏某某,双方很快坠入爱河。在女友面前,月薪不到一万元的他伪装成土豪,带女友租住大房子、旅游,很快将积蓄挥霍一空。为尽快获取女友及其家人的认可,陈某打肿脸充胖子,借了几笔高利贷,并在2016年年底到老家海安办了酒席。此后,面对高利贷的催收电话,陈某开始四处借钱。骗来的钱,除了用于归还债务,陈某还为待产的女友在澳洲按揭购买了房产和车子。
今年3月10日,该案移送海安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审查卷宗,讯问被告人,核实了案件事实和证据。虽然陈某辩称,他为开发软件也投入了时间和金钱,最终因为能力有限没能成功。为准确定性,承办检察官邀请了从事计算机基础软件研发的专家证人对陈某编写的软件程序代码进行鉴别。专家证人认为,陈某实际编写代码花费的时间非常少,程序很不完整,体现不出任何价值且无法使用,并且该软件是不可能凭一个人的能力完成的。
检察官认定,陈某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骗取他人钱财且数额特别巨大,已经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通讯员何璐 沈海鹏 记者何家玉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